发布日期:2025-07-19 10:20 点击次数:104
开头的时候先自夸一下自己对评测选品的眼光吧,SeeAudio的辉夜2这个型号我已经玩了快两个月,是经友人安利以后做的一次尝试,并且基本上是初听就喜欢上了这个型号,关注我渣浪的应该知道我曾经在展会里力荐过。只不过我这个人写东西本身很慢,加上遇到那种重口味调音的产品我写起来也相对慎重,毕竟这类文章有时候碰到一些不喜欢它的用户可能没看正文就开喷了,即便在正文里把缺点写明了也不中,写即是原罪、推广即是原罪,不过当听说它获得VGP2025金赏的时候,我推荐它的底气又多了一分。
拿海外的奖项去背书也是国内厂家对自己镀金的最佳方式之一,不过我个人也从来不认为影音行业有什么绝对权威的奖项,不论是背后的利益相关还是不同国家和地区评审的口味都对奖项的参考性必然会打折扣,毕竟影音产品不是纯粹的科技产品,更不是通过跑曲线和跑AP测试仪来比指标参数的奖项。就拿日本市场而言,这个地区的用户其实口味是很刁钻的,很多国内用户理解不了的声音也可以拿到金赏。你也别告诉我什么资深评委的口味就客观,那属于纯扯淡,毕竟不是奥运会跳水打分有指标可参照,艺术领域里越资深的评委往往个人主观倾向越重,就像跳Popin的很多舞者把法国Salah当做心目中的神,但是他的舞蹈风格完全不受Popin Pete和Mr.Wiggles两位祖师爷级评委的青睐,同场竞技时即便发挥水平相当,也往往在打分时更倾向于传统大框架风格的Popin C。拿新加坡品牌Jomo举例,他家的Flamenco和Trinity在国内都是现象级的爆款型号,但在日本最畅销的却是那个声音听起来能糊穿地心的Samba,而FAduio的初代大神圈Major最畅销的地区也是日本、以及我国的广东地区,北方地区的销量和口碑就没有那么优秀。以上讲这些,其实纯粹是希望大家在看本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放下心中的“标准”,听听看我眼中SeeAudio这个优秀的国产品牌的调音思路、以及为什么我会想要推荐这么一款“偏科生”。
开箱环节就简单带过一下。作为一个二次元属性浓厚的品牌,他家的插画水准我认为是极高的,我一个非二次元党也能一眼觉得有质感、且“画风”很高级的程度,包装配件主要就是一个派力肯的三防盒子和若干对耳塞套,其中硅胶套的部分除了常规的SML以外还有一对XS,可以适配更多的耳型,尤其是小耳用户以及女性用户。相比于他家那些一看就非常明亮秀气的腔体风格与配色,辉夜2的画风显得要更加深沉稳重一些,黑色额部分明显更多、观感梗深邃,没有前代那么的“鲜亮”,如果要我在产品上找缺点的话,有觉得可能主要就是外观设计上有些没有达到预期,不像See家其他的产品那么富有辨识度,当然了,做工质感方面,比如表面的光泽感、artwork的精度以及层次方面依然还是上乘的。这根黑色的原配线官方没有做单独介绍,只在详情页的底部标注了一下是无氧铜镀银材料,线体非常柔软且采用了编织披覆,标配4.4插头。
硬件配置方面,辉夜2相比前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单说单元数量的话只比前作多了一颗单元,但整体的单元类型和结构分配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从4铁4静电变为了1圈4铁2静电2骨传导,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减去了2个以高频泛音为主的静电,增加了2个可以通过共振来增强中低频的骨传导,但能够“发声”的主动单元其实是比前代更多的,3个动铁负责中高频、1颗负责低频,动圈的部分用来补充极低频的部分,从结构来说是非常合理且平衡的设计,器乐的基音和人声部分的质感整体还是符合传统意义上多单元动铁流行塞的走向,初听会隐约有点舒尔的味道。但即便我把它定义为人声毒物,辉夜2本身的频宽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两端延展的质量符合万元档旗舰的常规水准,日本杂志把它的评分打为一个五边形战士也完全合理,毕竟只谈质量不谈音色的话,辉夜2的三频确实有着足够硬的素质基底——这里也是为什么我在标题里强调了它是“薛定谔的偏科生”,它的高素质基底与偏科的人声韵味是并存的、不冲突的,甚至单论硬素质而言它比白夜ACG全面一大截、味道也只能说是互有胜负的关系,进一步把它的性价比给凸显了出来。
优秀的频宽表现其实是并不玄学的,辉夜2的两端延展从听感层面带来了充沛的极低频延展度、下盘的饱满度与密度,极高频虽然有静电的介入,但更多的是体现出了极佳的细节、空气感,在亮度方面是比较克制的、器乐的结像也丰满宽松,而非那种棱角很足、具备攻击性的低频,同时自然的低频残响和高频延展度可以分别在纵深与纵向的高度层面带来很好的空间感塑造,但最神奇的点在于很多时候把两端给太满的话很容易造成两头翘、中频薄的调音,需要更多单元的参与来补这个部分,但相比之下,有时候辉夜2的中频是多到有些不协调的,尤其是在重Vocal的曲目里,你甚至会觉得辉夜2是个类似于舒尔SE315、威士顿UM1那样的单动铁,两端的“存在感”并不强,就像白夜ACG的调音那样,只要是有人声的曲目里、你的注意力都会尽可能地被人声给吸引过去,但切换到器乐曲目,它又回到了那个均衡的五边形战士的形态里。我个人猜测这里可能和骨传导单元的作用有关,在主动发声单元相对均衡的前提下,骨传导进一步强化了中频部分的密度、以及人声的质感和厚度,这也导致辉夜2很难被单纯定性为是人声塞还是杂食塞,听不同的音源时会有不同的样貌。
在韵味的表达上,辉夜2存在一定的得失,丢掉的地方在于一些中低频的透明度,会有一种隔层纱、低频听感稍闷的感觉,至少绝对不算常规意义上的那种通透,不同搭配下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一众现代派走向的主流竞品里,这方面可能是比较存在严重劝退的、也是辉夜2所有的硬素质表现里唯一一个我认为真的称得上是短板的部分,这种闷感对我而言不算是多么过于负面的味道,就好像喝咖啡的老饕里很多人就好那口深烘商业豆带来的焦苦感、烟灰水的味儿,客观来说这种咖啡肯定在SCAA评级里会被打到低分、但也有它的适应人群、而且这帮受众相当广、也相当顽固。
我当时在展会上提到辉夜2的人声很有歌德味儿,比如头戴里的SR60,尤其是扁平版,再比如入耳里的GR10,他们多多少少声音也都有些雾蒙蒙的感觉、中频给的比较丰满、声场偏近,人声的部分更注重颗粒感、气息的吞吐细节以及带有明显的暖意,同时辉夜2和白夜ACG的区别在于,它在结像方面甚至比白夜ACG来的更清晰一些、而不会全盘把声音刻意做散掉,人声有一道很清晰的口型摆在那儿、相对的贴脸却绝非血盆大口的感觉。如果要说强项的话,我还是倾向于拿它去听抒情系的人声、包括爵士,因为它的人声底子是醇厚的、扎实的,不是那种非常轻盈活泼的走向,低频也是够肉、够深而不强调速度感,但话说回来,安利给我这个产品的朋友呢自身又更喜欢宇多田光以及一些ACG、JPOP,是不是还蛮割裂的?而关注我够久的应该会知道,我一定会喜欢辉夜2多于白夜ACG,因为我喜欢听Live类的录音,因此非常注重声场的立体感、尤其是纵高、纵深这块儿,辉夜2在给你渲染出极为浓郁的人声质感的同时能够保持住舞台感的塑造。
我曾经做过一个类比,就是把白夜的标准版当作是标准版的清汤面,把白夜ACG比作为奶油蘑菇芝士面,至少你在看到这碗面的时候大概能够知道它的风味,奶油、蘑菇和芝士的组合也是日常生活里很容易接触到的味道组合、浓郁且合理,是那种融合性极强的、互相辅助的味道,但辉夜2的风味则是更另类的、更解构、更复杂的,比如贵州的酸汤风味底料再加上了西式的罗勒叶,又或者是把北京烤鸭做成了干式熟成的味道、并且把面饼换成了生菜和腌萝卜(这道菜还真有,深圳的喜鹊派餐厅),这种感觉是陌生的、非大众化的,就像白夜ACG它再偏科,但只是把正常的声音软糊润散一些,而辉夜2的染色是更另类的,听女声像歌德、听男声像老森海、听欧美像舒尔、听日系又有点像安桥,很难笼统地去总结,尤其是在那么浓墨重彩的染色下你还能够听到清晰的低频细节和宽大的声场、正常音色的高频弦乐表现,是一种割裂而又本属于正常审美的类型,但确实少见,仿佛你现实里遇到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小黄毛在路上边抖腿边蹦跶,结果人丫是985的高材生的感觉且一开口相当的有礼貌,面子上高辨识度且花哨,里子又该有的都有。
这篇文章在主观论调方面的内容可能冗长、啰嗦了一点,我也没有底气各位看完以后能否大致对辉夜2具备一个初步的、准确的印象,但它不论是素质的表现还是调音的选择都是有一些反常规、反常识的存在,初听是偏科生、但又能够在硬素质上经得起推敲,你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它那种浓郁的人声到底对不对你的口味、以及能否接受中低频透明度存在的一定缺失,但能够笃定的是,它的声场表现是万元档里第一梯队的存在、其他大部分素质也都非常站得住脚,甚至是可以听大部分的器乐类曲目的,偏科偏的是人声风格、而不是硬实力,可以说是2025年我听过的新品里越听越有劲儿、也最有趣的型号之一。
上一篇:【驾驶入门】老司机跑高速常说的几个注意事项,学会保你一生平安。
下一篇:没有了